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成人片国内,色诱久久久久综合网ywww,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嘘嘘偷窃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不卡

避雷器 | 
打鈴儀 |  警示燈 |  電笛 |  電鈴 | 
航空插頭 |  插頭 |  排插板 | 
導軌 |  接線端子 | 
連接片 | 
新聞中心

中國逆變器的崛起:大機小機之爭

DQZHAN訊:中國逆變器的崛起:大機小機之爭
從2003到2014,中國逆變器也隨著光伏行業(yè)發(fā)展了十年,不同于組件的先揚后抑,中國逆變器廠商確實開局默默無聞,到后面則是星光熠熠。誕生了,陽光、特變、南車、歐姆尼克、古瑞瓦特,再到華為這樣一大批,明星企業(yè)。同組件業(yè)一樣,中國企業(y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給整個行業(yè)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與組件業(yè)目前較為單一的產品路線不同的是,針對不同的電站應用,逆變器的流派眾多。筆者查閱了第三方機構IHS的標準,并對各類產品的國內代表品牌分類如下:

大功率機代表品牌:陽光電源、特變電工、艾默生、南車時代電氣、科諾偉業(yè)、京儀綠能

**率機代表品牌:陽光電源(沒看錯,還是陽光)、山億新能源、華為等。

小功率機代表品牌:歐姆尼克、古瑞瓦特、山億、陽光電源等

功率優(yōu)化器代表品牌:國內暫無代表品牌,且未形成市場

微逆變器代表品牌:昱能、北電

其中大功率機,為單機35KW以上的集中型逆變器,國內一般簡稱為“大機”;**率和小功率,為單機35KW以下1KW以上的組串型逆變器,國內一般簡稱為“小機”。

從2003年**臺并網逆變器應用起,中國逆變器產業(yè)歷經漫漫長路。大機和小機由于其所針對的應用環(huán)境不同,流派的交鋒和發(fā)展可以定義為“三大戰(zhàn)役”:2008大機出口西班牙,2009年小機年底開始出口說服缺貨的國外客戶接納中國產品;2011年前后國產大機成為地面電站“主力**”,國內分布式市場開始發(fā)力,小機在工商業(yè)屋頂電站應用中逐漸展現(xiàn)優(yōu)勢,開始形成國內市場小機品牌陣營,同時小機在澳洲、荷蘭等海外市場蓬勃發(fā)展;第三階段是小機代表品牌嘗試進行地面電站市場使用,以及大機推陳出新發(fā)展新的應用技術,這個階段可以預見會有較多的技術路線的交鋒。再加上主流品牌對光伏方案的應用理念不同,有的推崇“一套方案解決所有應用”,有的強調“因地制宜選用合理方案”,使得交鋒更加精彩紛呈。

有點類似博派和狂派,不是么?而且還有大力金剛(SMA、GE等公司推出的超大機型)正在投入“戰(zhàn)斗”。仔細想想不禁熱血沸騰,在《變形金剛4》即將上映的6月,讓我篡改一句*喜歡的臺詞:Theinverters,rollout!
**次戰(zhàn)爭:大機“反圍剿”,小機“打醬油”

中國*早的光伏并網項目是2003年應用于上海奉賢的10KW組串式電站,該項目是中國并網光伏逆變器行業(yè)里程碑式的項目,從此中國品牌正式登上舞臺。

2008年歐洲市場爆發(fā),光伏逆變器大量出口意大利和西班牙,型號以集中型為主。

在2009年西北荒漠電站以特許權招標的形式拉開國內光伏并網應用規(guī)模化探索和發(fā)展時起,由于主要以大型荒漠電站應用形式為主,也與中國電網并網要求的技術要求有關,當時市場全部選用了大機方案。之后大機的研發(fā)、技術改進提升、以及應用在肥沃的市場土壤上得到了快速發(fā)展。

2009年以前逆變器在大多數人眼中是很神秘的東西。在狂熱追捧多晶硅的年代,光伏這個不差錢的行業(yè),中國制造生存艱難。那是一個SMA、KACO在中國市場受到追捧的年代,中以陽光電源(當時的“合肥陽光”)、冠亞電源為代表的企業(yè)處境尷尬。在那個時候,無論是大機還是小機廠商,都把逆變器的轉換效率放在**位。從96%提高到98%左右,但市場缺乏統(tǒng)一的論調,有宣傳MPPT效率,也有著眼系統(tǒng)效率的,但實際上歐洲市場*認可的仍然還是歐洲效率(EU效率),這個更嚴格,但體現(xiàn)出來的數字卻不如上面兩個好看。

那個時候客戶的項目很少考慮逆變器的性價比,大多挑國外品牌的買,因此國內廠家每天忙于應對國外品牌的“入侵”。

在2008年,國內光伏*初起步,其時國內市場基本為海外品牌壟斷,SMA,SIEMENS,KACO,施耐德,POWERONE等品牌主導國內項目的圈地運動。當時國內企業(yè)不斷地尋求突破。其時項目規(guī)模并不大,達到幾百KW就可以說是大項目了,**次國內品牌實現(xiàn)正面交鋒的突破,是在2008年年中,陽光電源在競標中戰(zhàn)勝當時不可逾越的國際巨頭,并憑借價格優(yōu)勢不斷擴大戰(zhàn)果,*終實現(xiàn)對海外品牌的圍剿,同時也帶動了一些嗅到商機的國內企業(yè)進入光伏逆變器細分行業(yè)。

相比大機的處境,小機從無到有卻是在“打醬油”的過程中逐步得到了歐洲、澳洲等市場的認可。2009年底,多晶硅結束暴利時代后,價格下調了近80%,使得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按照之前成本計算的補貼,在當時顯得**吸引力。市場開始搶裝熱潮,在SMA、KACO、Refusol等國際廠商的產品被**一空后,歐洲和澳洲市場頗為不情不愿的接受了中國企業(yè),從此中國的大機和小機一發(fā)不可收拾,而在以家庭屋頂電站為主的澳洲市場,基本支撐了整個中國小機出口應用的90%。

艾索新能源,后來與兆伏合并為兆伏艾索,再后來被SMA收購。董事長寧寧美麗而強勢,自稱草根出身,2009年與“發(fā)小”留德博士趙磊等人共同成立艾索新能源,產品甫一出來,歐洲市場旋即打開。寧寧想到了光伏行業(yè)觸底后會有所反彈,但沒想到會來的這么快,這么迅猛。2009年底至2011年底,逆變器行業(yè)*美好的一條“大龍”,艾索從頭吃到尾。但在是否做大機方面,寧寧與趙磊理念不合,同樣倔強的兩人分道揚鑣,寧寧選擇了與戴國鋒合作發(fā)展大機,趙磊則遠走他處,后與蘇州成立歐姆尼克??梢哉f這場震蕩對艾索影響頗大,在后續(xù)發(fā)展中,艾索表現(xiàn)的只能說中規(guī)中矩,后與兆伏艾索合并,再后來兆伏艾索被SMA收購。做為打開中國市場的跳板,可以說目前仍然處于磨合階段,且SMA現(xiàn)在也頗有點自顧不暇的感覺:**季度財報顯示SMA銷售額1.763億歐元,相比去年的2.123億歐元持續(xù)下滑,銷售額從1.2GW降到1GW,虧損也由840萬歐元提升至2240萬歐元。對于中國市場,兆伏艾索的員工頗為無奈,一個員工對《光能》表示:我們也不知道SMA的中國策略。
山億新能源,則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原本是準備供給韓國市場的逆變器成了澳洲市場“隱藏的**”。出身中科院,在外企和澳洲做了8年電子電力工作的老板崔佩聚懷揣著夢想在2008年與山億電子合資成立山億新能源,落戶無錫。開始目的很簡單,提供高質量、低成本的光伏逆變器滿足當時韓國蓬勃發(fā)展的光伏市場需求。2009年的韓國大邱展熱鬧非常,LG、三星都紛紛設展,但是展館中*多的還是中國面孔,筆者當時粗略估算大概有300家中國企業(yè)。

但山億的**個客戶卻是個德國人。當他們推出**代面向家用的單向逆變器Solarriver后,韓國市場萎靡不振,大邱展風光不再。山億電子的韓國銷售渠道優(yōu)勢不再,但歐洲市場卻打開了大門。在親自驗廠之后,德國客戶對山億下了**批500臺逆變器訂單,通過德國市場這個跳板,進而在意大利打開局面。2011年,山億接連得到兩家投資公司的融資。

丁永強,古瑞瓦特總裁。是這三個企業(yè)**里面*年輕的,80年生人,理科男。履歷簡單:2005年畢業(yè)就進入伊頓電氣從事進行光伏逆變器研發(fā)。見到外國同事對中國逆變器產業(yè)的不屑,刺激他在2010年聯(lián)合幾位同學和好友在深圳創(chuàng)辦了古瑞瓦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古瑞瓦特(Growatt)”,意即給客戶“增加發(fā)電量”。在筆者的調查中,古瑞瓦特的技術在業(yè)內有口皆碑。截至目前,古瑞瓦特全球出貨總量達到了1.5GW,在澳洲和歐洲等主要海外市場占據國內出口**的位置。

洪偉,清源光電總裁,7年前受邀從澳洲回到廈門高新區(qū)創(chuàng)業(yè),生產小機和支架。7年后,清源科技計劃給廈門高新區(qū)政府每年帶來1.5億度的清潔電力。清源在澳洲等地的業(yè)務拓展順利后,也計劃轉型做EPC和BT,提供前期項目開發(fā)、中期EPC和后期運維相結合的產業(yè)模式。清源光電在與各家中廣核、中節(jié)能都有合作,尤其以中廣核聯(lián)系緊密,雙方正在云南計劃共同建設300MW光伏電站。同時中廣核有項目負責人稱今后將與清源有更多全方位的合作。

上述四個企業(yè)家無疑是幸運的,無論是做管理、搞研發(fā)還是相近的行業(yè),他們的幸運之處并不是早,而是恰到好處。幾乎都是剛剛做出產品,海外市場就出現(xiàn)缺口。但2009年中國市場開啟后,小機在國內的路子一直走得磕磕絆絆。同時這時國內市場已經由中國企業(yè)掌握了話語權,筆者曾于2010年詢問過一些國際逆變器廠商是否有進入中國市場的意愿,他們的銷售代表連連搖頭,能感受出笑容里有對尚未開啟的中國市場的不屑,也有對價格戰(zhàn)的有心無力。
**次戰(zhàn)爭:大機性價比取勝,小機“農村”包圍城市

時間跳到2010年后,產能和政策雙重影響,組件已呈過剩態(tài)勢,逆變器企業(yè)仍然如雨后春筍,紛紛出現(xiàn),據不完全統(tǒng)計,僅國內就有300余家逆變器廠商,往往一個項目,投標企業(yè)多達數十家。因此,繼組件價格跳水后,逆變器價格也急劇下滑。這時除艾默生外,幾乎所有的外國逆變器廠家都放棄了中國市場,而艾默生逆變器業(yè)務是收購在國內扎根多年的華為電源事業(yè)部(安圣電氣)改編而來,一直自認自己就是個本土化的公司。

2010年科諾、京儀綠能、陽光電源、能高自動化等企業(yè)配合金太陽統(tǒng)一招標,推出了逆變器相關規(guī)范,規(guī)范市場的同時,也提高了逆變器市場的門檻。而組件方面則由英利領銜,海潤和上海太陽能科技三家上榜。2010年的金太陽的統(tǒng)一招標,雖然是不合理政策下的不合理做法,次年,統(tǒng)一招標就因為反對意見強烈廢除,但仍然具有一定意義:且不提陽光龍頭、英利這些業(yè)內龍頭,科諾有著中科院電工所背景,京儀綠能歸北控集團所有,從質量到規(guī)模,都是業(yè)內佼佼者。

海外廠商大機工業(yè)品的產品賣出藝術品的價格,讓中國廠商看到了市場契機。海外品牌價格奇高,對市場需求反應遲鈍傲慢,在此情況下,陽光電源迅速崛起,撕開國際品牌壟斷的市場并獲得成功。陽光電源的成功引來更多的國內企業(yè)迅速跟進,由于注重短期效益,以犧牲產品長期穩(wěn)定高效為代價的低價,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市場環(huán)境的惡化?,F(xiàn)在西北等地一大批2011年前后做的電站已經出現(xiàn)問題。反映在逆變器上的多數是零部件質量差和散熱設計不合理,而當時的短視的供應商,早已退出了市場,業(yè)主不得不重新購買逆變器更換,付出了沉重的學費。

在逆變器活躍廠家多的時候,有很多企業(yè)賠本賺吆喝的行為,讓陽光電源非常頭疼。單純陷入價格戰(zhàn),不僅不利于企業(yè)自身和電站長期運營,更將使整個逆變器產業(yè)陷入混亂和缺乏發(fā)展后勁,從而必將影響整個光伏行業(yè)的產業(yè)健康。

電企在推動光伏電站建設以及降低成本方面功不可沒,但也帶來一些隱患。電企之前大多采取火電的招標辦法:一次性將幾百MW甚至上GW的量在年初鎖定??蛻舻男睦眍A期,往往是在比較了很多小廠急于成單而爆出的不合理報價后形成,對于陽光電源等逆變器大廠來說,這些客戶屬于不得不做的雞肋,而另外一些價格實在太低的項目,很多小廠拿到后,除核心零部件外,幾乎什么都敢換國產的便宜貨。要知道,陽光電源這樣的大廠起碼還有規(guī)模優(yōu)勢,小廠是連這個優(yōu)勢都沒有的。

數年時間,大型逆變器價格從每瓦2塊降到目前的3毛,大多數抱著投機心態(tài)的企業(yè)退出了大機市場。目前大型逆變器生產企業(yè)佼佼者不過十余。

很多國外的逆變器廠商,進到中國來不接地氣,醉心于將逆變器認定為高附加值,高利潤的產品。但逆變器從本質來說并沒有什么核心的差別,核心零部件也高度集中于英飛凌、ABB、西門子等幾個少數廠家,逆變器廠家的差別大多在于拓撲結構、零部件質量、應用設計和生產管控,在不考慮產品應用積累和未來持續(xù)升級的情況下,沒有哪家的逆變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逆變器價格才會快速下滑。

日本大機廠家TMEIC也試圖在中國光伏市場分一塊蛋糕。這家有著東芝和三菱血統(tǒng)的公司已經做到全球逆變器銷售額的第五位,目前正在試圖尋求*符合中國市場情況的方式進軍中國市場。從價格到日系企業(yè)的強項服務,TMEIC是目前看來有望掌握中國光伏市場游戲規(guī)則的外國企業(yè)。
無論如何,中國的大機依靠價格**扭轉了海外品牌壟斷市場的局勢,爾后靠著應用經驗,進一步提升質量。憑借市場的主動選擇和與市場的良性互動,在之后的市場發(fā)展中,大機的發(fā)展和積累也就更為突出。從幾個方面看,這期間大機的發(fā)展有如下幾個方面:

電網穩(wěn)定性要求出發(fā):大機先后經歷了低電壓、零電壓、高電壓穿越、大面積脫網事故檢驗、有功無功調度支持、諧波要求等,不斷提升逆變器技術門檻要求和實際應用案例參考。

環(huán)境要求:市場多為高海拔、溫差大、風沙大等惡劣環(huán)境,逆變器在隔熱、散熱、防塵、高溫降額等應對自然環(huán)境要求越來越高。

整體方案及成本:匯流、配電、逆變、升壓、通訊等各個方面的整合和提升,以及對用戶的電站建設、維護檢測成本降低。

把視角轉到小機這里。中國的小機廠家在澳洲等家庭住宅電站和工商業(yè)屋頂電站為主的地區(qū)站穩(wěn)了腳步,荷蘭、丹麥東南亞、東歐以及非洲等地多點開花。在澳洲、荷蘭等幾個地區(qū),中國廠家已經占據**優(yōu)勢。小機對于外觀和服務特別敏感,且基本上是通過分銷商渠道進行銷售,安裝商進行安裝和服務。中國品牌進入歐洲,*大的障礙在于突破分銷商渠道和提供完善的服務。由于資源有限,大家都考慮聚焦重點市場:山億重點聚焦了英國小機市場,歐姆尼克聚焦荷蘭市場,2013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而陽光重點從歐洲的光伏中心德國進行突破。于2010年成立分公司,30kW組串型**率產品2013年一口氣銷售了7000多臺,銷售額2億元。山億、歐姆尼克等企業(yè)也通過澳洲等市場確立了“江湖地位”。尤其是古瑞瓦特,2011年在澳洲市場份額超過SMA、施耐德等國際廠商,當年海外銷售額實現(xiàn)2億元。中國企業(yè)已經完成“農村包圍城市”的工作,下一步做的就是如何進入傳統(tǒng)的德國以及新興的日本和美國這幾個主流市場。

在美國雙反、德國也對組件限價限量后,國外客戶也對價格越來越敏感,在德國、意大利市場,客戶為了平衡組件漲價帶來的成本問題,也在越來越多的考慮著中國品牌。古瑞瓦特總裁丁永強稱2014念海外逆變器市場仍然會保持3%的降幅,因為國外逆變器廠商幾乎已經全線虧損,而國內逆變器價格降幅可能達到15%。

我們再來看看這時期的創(chuàng)業(yè)英雄。

趙磊,歐姆尼克總經理,在德國攻讀博士時所學就是逆變器專業(yè)。畢業(yè)后進入一家逆變器企業(yè)工作,從事研發(fā),后進入博世公司做管理。2009年,趙磊與寧寧等人共同創(chuàng)辦艾索新能源,后如上文所寫,二人分道揚鑣后趙磊在蘇州白手二次創(chuàng)辦了歐姆尼克。

此時逆變器剛過遍地黃金的時候,無政府支持、無資金、無人員,在天時地利人和一樣都不沾邊的情況下,在質量、營銷和成本方面取得了突破,通過荷蘭市場的突破,到現(xiàn)在已經連續(xù)幾個月成為國內小機廠商月出口**。趙磊每次出國都會帶一個外殼用透明有機玻璃做的逆變器,重18公斤,直接給客戶看內部結構和標注核心零部件,趙磊是筆者見到國內工科出身的老板中*懂銷售的。

歐陽家淦,三晶新能源副總經理,跟趙磊是老相識。同樣工科出身,目前正在邀請他的導師中央千人計劃專家、IEE院士林峰教授共同研發(fā)智能電網控制解決方案。三晶之前一直給昱輝做代工,日前愛康成功收購昱輝的200MW光伏電站,從側面印證了三晶逆變器的質量和性能。

孟廣敏,艾伏新能源總經理,長期駐扎歐洲負責開拓當地市場。艾伏逆變器比較中規(guī)中矩,不標新立異,但是很嚴謹,在英國、荷蘭、丹麥等地都頗有市場,日前也剛剛把小機賣給了日本客戶,這是很難的。日本市場有多難進?保威新能源的市場總監(jiān)史莉回憶她的日本客戶從課長到社長,層層驗廠,談判,磨合了三年才達成支架合作協(xié)議。而TMEIC(東芝三菱合資公司)一家占據日本地面大機的50%份額就可以想象這個市場的封閉程度。

孟廣敏坦言到現(xiàn)在也在看國內市場,但是仍然感覺有點水土不服。“我近年一直生活在海外,客戶也大多是外國人,做事直來直往。”他說對中國式商業(yè)往來有點不適應。“拼價格、賬期這些東西,我們做不到無底限。”

上述幾個企業(yè)都是在撈金狂潮過后進入逆變器業(yè)務,市場不再是保溫箱,而是試金石,取得成功殊為不易。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在逆變器環(huán)節(jié)上戰(zhàn)略眼光已經不如資本、技術實力重要。5000萬,甚至如歐姆尼克般500萬創(chuàng)業(yè)成功的例子,已經很難復制了。市場即將迎來第三個階段。
地面電站:小機的新應用?

小機廠家還有更大的野心:取代大機,占領中國的地面電站市場份額。

這并不容易。

它們有前輩已經死在路上。Danfoss,有著丹麥血統(tǒng)的*優(yōu)良組串式逆變器廠家之一,也是國內*早推行分布式的公司。他們保持著組串式單體*大光伏電站的記錄——80MW,技術也被業(yè)內認可。但就是這樣一個公司,在國內直接過寥寥幾個5MW級以下的訂單,*后折戟沉沙,中國公司被砍。甚至海外Danfoss品牌也被其他廠商收購,曾經有的記錄并沒有帶來市場的認可和成功。

筆者分析了小機難于推廣的原因:

首先,初始成本高,大機每瓦1塊錢的時候,小機2-3塊錢。2013年大機每瓦4毛錢,小機1.1元,現(xiàn)在大機的成本在3毛左右,個別可以談到2毛8,小機6毛。以去年光伏電站每瓦成本8.5元計算,成本提升8%,今年這個差距縮小到4%左右。業(yè)主方對于初始成本大多極為敏感,同時許多業(yè)主方將EPC業(yè)務外包,除小機往往進不到業(yè)主方的采購短名單之外,承諾價格后,EPC方也不會主動提高系統(tǒng)造價。

其次,小機的應用缺乏市場需求,不論在歐洲還是澳洲,業(yè)主都只在屋頂電站應用時選用小機,鮮有大型地面電站案例。在國內,在大型荒漠電站應用環(huán)境,以及在強勢的電網接入要求下,業(yè)主也是幾番比較后選定大機,即使是早期的大型屋頂電站金太陽項目中,大機還是市場的優(yōu)選。大部分小機廠商在做分布式時,想與電企合作時,臨時抱佛腳,“燒香都找不到廟門”。而部分小機廠商如山億新能源、古瑞瓦特也生產大機,對小機推動力也不足。

而Danfoss曾經遇到過的另一個問題也擺在小機廠商面前:用戶的慣性思維以及對新事物了解不夠,在地面光伏中大機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不少的分布式屋頂項目都采用的大機。天合中國市場南區(qū)銷售總監(jiān)曾義說:“我在一個項目現(xiàn)場,看一個屋頂邊上有個大煙囪,問項目業(yè)主說這個怎么不用小機,客戶說屋頂這么大,那點地方不做就是了……。”小機廠商往往因為在行業(yè)內發(fā)不出自己的聲音而直接被客戶拒之門外。

同時,地面電站采用組串式逆變器導致諧波過多,會降低電能質量。特別是在大量應用組串逆變器后,電網容易出現(xiàn)諧振狀況,造成停電保護等大事故,這也是國家電網*為擔心的情況。國外大于10MW的電站幾乎清一色選用大機,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

華為的出現(xiàn),讓市場再次審視小機。

5月的SNEC,*熱的三個話題:資金、分布式、華為。
華為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作為華為逆變器發(fā)展元年,當年出貨量達到1GW。華為在逆變器本身的**主要來源于信號基站設備應用和積累。“都說光伏應用環(huán)境惡劣,但我們做的信號基站有時環(huán)境惡劣的多,而且也不會像光伏電站這么頻繁的維護,所以對設計和品質要求更高。”華為市場總監(jiān)許映童說,“我們在深圳有個部門專門搜集全球各地項目出現(xiàn)的問題,在設計逆變器的時候,就參照我們過去犯過的錯誤和各種環(huán)境下電子元件的工作和老化情況。”

所以設計逆變器方案之時,華為做了三項重大調整:重新設計了散熱方案;不用直流熔絲接地,避免直流拉弧故障引起火災,取而代之的是華為**的智能殘余電流檢測RCD及電路切斷技術,也避免了可能引起的電擊事故。據《光能》和Solarbe.com聯(lián)合調查的結果中,國內光伏電站電擊事故已經屢有發(fā)生,筆者朋友公司的一個同事,在檢查一個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時,手無意中觸摸到電池板,瞬間被電流彈開,如果不是被其它同事拉住,就要從六樓摔下,釀成慘劇。

第三點改進是華為采用了硅元器件替代了銅制元器件,從而實現(xiàn)逆變器25年壽命的承諾。

在市場方面,華為的500MW小機大多發(fā)往約旦、羅馬尼亞、喀麥隆、西非15國等,在這些地區(qū)的知名度,華為是遠超SMA等純粹的逆變器廠商的。而在中國市場,包括英利CEO苗連生在內的多少中國企業(yè)家奉任正非為*尊敬的企業(yè)家,《華為的冬天》等文章,也成為企業(yè)居安思危的新《圣經》。華為,在市場方面有著天然統(tǒng)治力。

目前華為又接連簽訂了4GW左右的戰(zhàn)略協(xié)議,其中1.3GW的訂單(非合同)。雖然*終落實多少需要看項目具體執(zhí)行情況,但目前部分用戶的熱情已經被點燃了。

歐姆尼克在*近的一次發(fā)布會上,除了介紹自己逆變器的wifi和監(jiān)控技術之外,也對比了組串式相比集中式的發(fā)電能力的提高,跟華為相似的,發(fā)電量提升5%左右。

改進型大機:未來的中流砥柱

逆變器市場跟組件不同,類似互聯(lián)網產業(yè),只認老大,而且客戶都是一樣的“沒良心”,缺乏忠誠度。近幾年大機市場一直波動很厲害,除了陽光始終穩(wěn)坐釣魚臺,高居榜首,其它企業(yè)排名調整幅度非常大。(歷年出貨量排名,2013年**名特變電工,第三名艾默生;2012年**名特變電工,第三名艾默生;2011年**名艾默生,第三名兆伏)有企業(yè)戰(zhàn)略、質量/設計因素、自產自銷等原因。排名前十的大機廠商中,特變電工得益于集團在西北地區(qū)如火如荼的地面光伏電站;正泰逆變器在北美市場反響不錯,國內也有正泰太陽能助其消化產能;南車近兩年銷量大幅上升的一大重要原因是從2009年開始做的很多鋪墊工作,如同三峽新能源的合作已經陸續(xù)鋪開;科諾偉業(yè)則是靠著EPC提高逆變器的銷量;艾默生則市場份額有所下降。

而南車也剛剛和協(xié)鑫新能源簽訂了三年共同開發(fā)1GW光伏電站的目標。株洲南車時代電氣總經理任其昌稱南車此舉并不只是為了逆變器銷售,而是希望在新能源產業(yè)走的更快、更遠。今年計劃交付400MW的光伏電站,但從目前各省緩慢的審批進度來看,難度頗大。
另外陽光電源的市場化程度也是這些企業(yè)里面*高的之一。現(xiàn)在許多逆變器廠商在利潤低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選擇了EPC+產品的模式。如特變電工2013年逆變器銷量約1.2GW,其中自己的EPC項目就做了近1GW。而陽光出貨量3.5GW,雖然也開始從事EPC業(yè)務,但去年陽光都沒有能夠排進國內EPC前十。目前雖然還不能確定特變電工用的都是自己的逆變器,但在《光能》&Solarbe.com的聯(lián)合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多數逆變器廠商的電站項目是要用自己的產品和EPC的。一位知名逆變器廠商的工作人員對筆者說:“你說我們現(xiàn)在算是什么公司?雖然是做逆變器,但利潤的九成都來自EPC。”一句話道出目前大型逆變器廠家的窘境。

正因為如此,面對小機“群狼”的圍攻,筆者認為陽光的壓力是*大的,在不能像特變、科諾、南車那般通過EPC業(yè)務確保逆變器選擇的情況下,陽光電源的大機市場份額將直接受到小機挑戰(zhàn)。



“選用什么逆變器方案,取決于所應用的電站的多方面因素,是由客戶和市場決定的。”陽光電源光伏事業(yè)部總經理程程說,“我們對小機的研究和應用經驗積累絲毫不輸于我們在大機領域所獲得的成就。我們仍然認為地面電站還是適合使用大機,小機方案還是要著力在中小型屋頂項目里展現(xiàn)優(yōu)勢。”從創(chuàng)立迄今,陽光電源一直是中國逆變器行業(yè)穩(wěn)定,堅實的推動力,但在輿論宣傳上,學者型的企業(yè)往往表現(xiàn)更加內斂,以至于業(yè)內少有人注意到陽光電源在2003年就已經應用小機,且其主力機型SG30KTL在推向市場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全球累計應用超過10000臺。

在詳細對比二者優(yōu)劣之前,公布筆者調查得到的結論:小機在部分新興市場應用中有其優(yōu)勢所在,而大機在傳統(tǒng)的大型規(guī)?;孛鎽弥芯C合表現(xiàn)更強。

在筆者看到小機廠家所做的各項數據對比中,大多數是用幾年前的大機性能對比*新型的小機,同時價格和技術路線也都是早前的,這有點類似對比兩國軍力時,用自家的太空武器去比較對方的二戰(zhàn)時代的武器。而大機廠家這幾年新推出的產品,已經遠超前代性能。

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大小機的應用,是形成行業(yè)默契,穩(wěn)定市場的關鍵。應該看到,小機在今天也在走大機幾年前走過的提升單機功率的必經之路,甚至某些功率段的產品,以前是大機,而今天已經是小機了;而大機也在由單MPPT發(fā)展成為了多MPPT機型,模組化大機產品在綜合優(yōu)勢方面又更進一步。

日前有企業(yè)撰文提醒電站業(yè)主傳統(tǒng)的箱式逆變站存在使用壽命短,通風散熱差和維護困難。而陽光則直接以推向市場半年及銷售超過1.5GW的——SG1000TS的突出市場表現(xiàn)予以回復,其靈活四面開門和內置可選直流配電及通訊設備,安裝維護的便利性尤為市場認同;基于*小標準集裝箱的**風口、隔熱、組合散熱設計,“散熱、防塵、維修”三大難點,被陽光突破性改進所化解。

再比較組串式逆變器津津樂道的多點MPPT解決方案,實際上大機也有。陽光電源2014年5月推出的SG1000TS-M就具備8MPPT的技術,可以覆蓋數種不同發(fā)電環(huán)境,一方面兼顧了光伏組串失配帶來的功率損失;另一方面更是可靠滿足電網的穩(wěn)定性要求。對于地面電站和山坡和丘陵的應用都很適合,散熱和維護更有提升。散熱方面,由于采用智能風冷方案,具有更好的過載能力,集裝箱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隔熱層,無論冬天還是夏天。都比小機的裸奔要舒服一些。SG1000TS的維護十分快捷,直接插拔功率模塊就可以完成。十分鐘搞定。特別是在保修期后,相比于小機的整機更換,顯得更加有經濟性。

小機與大機之爭,也就是光伏在不同環(huán)境下應用的方案之爭,二者之間的交鋒,似乎還要持續(xù)下去。無論如何,我們都很樂于看到不同技術路線互相砥礪,互相進步。甚至偶爾的“拆臺”也是促進行業(yè)快速發(fā)展的一大法寶。
更大與更?。撼蟪叽绾臀⒛?br />
SMA在*近6月初的intersolar展會上,隆重展出了2.45MW的整體解決方案。即使是在去年兼并Danfoss光伏逆變器部門后,這款象擎天柱的大塊頭仍舊是占據了SMA展臺的中心位置。直到展會**天的上午,才揭開面紗,和大家見面。



GE已經宣布和美國FirstSolar合作完成了1500V直流2MW功率等級光伏逆變器的研發(fā)工作,并將批量應用于電站中。

微逆以美國的Enphase一家獨秀,占據北美微逆市場的80%。但國內的一些微逆廠家也發(fā)展不錯,以浙江昱能,青島北電,上海英偉力為代表,2013年開始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

針對當今大機和小機在全球所實際被選用的情況,筆者也收集到了相關統(tǒng)計數據,以全球范圍、中國、德國、美國四個市場大機小機在不同類型電站應用比例現(xiàn)狀來看,各市場現(xiàn)階段對不同的方案所適用的電站類型判斷和選擇基本一致。

大機和小機之爭,雖然是技術路線之爭,*終還是得由市場這個**標準進行。正如我們開篇所說的博派和狂派的勝負,并不在于雙方打得多兇,而是看地球人類的選擇。

鳴謝:本文感謝陽光電源光伏事業(yè)部總經理程程、歐姆尼克總經理趙磊、古瑞瓦特總裁丁強、山億新能源市場總監(jiān)李小愿、以及三晶電氣副總經理歐陽家淦先生和艾伏新能源總經理孟廣敏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

滬公網安備 31010102004818號